二色西施

微黄浅白弄幽姿,仿佛深宫逞色时。
尽道秋光满南国,一时夺艳两西施。
霜分浓淡相宜影,露浥颦心几样眉。
回首烟萝云苎地,年年憔悴掩茅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色西施》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彭孙贻(1593-1670),字仲谋,一字羿仁。他出生在浙江海盐,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彭孙贻自幼聪颖过人,不仅在诗词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也颇受赞誉。他的一生虽多坎坷,但其对文学的贡献不容忽视。
  2. 诗歌原文:微黄浅白弄幽姿,仿佛深宫逞色时。尽道秋光满南国,一时夺艳两西施。霜分浓淡相宜影,露浥颦心几样眉。回首烟萝云苧地,年年憔悴掩茅茨。
  3. 主题与意象:《二色西施》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种美永恒的追求和感慨。”微黄浅白弄幽姿”描绘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美态,如同深宫中的女子一般,拥有着难以言表的魅力。”尽道秋光满南国”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象征着一种普遍的美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霜分浓淡相宜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露浥颦心几样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最后,”回首烟萝云苧地,年年憔悴掩茅茨”则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4. 艺术手法:彭孙贻在《二色西施》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他将秋天的景色比作女子的妆容,既表现了季节的美,也暗喻了女性的美丽。同时,通过使用如“烟萝”、“云苧”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5. 文化价值:《二色西施》不仅是彭孙贻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后世影响:彭孙贻的这首《二色西施》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文学作品。此外,它也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众多文学研究者所研究和欣赏。

《二色西施》不仅因其精美的诗句而著称,还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也能从中获得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和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