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南宫道院

晨行入古雾,幽径过琳宫。
得句人烟外,开门坠叶中。
茶烟文火细,啄木禹符工。
叹息劳尘事,无因访八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南宫道院》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彭孙贻的一首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彭孙贻,字仲谋,号雪朋,浙江绍兴人。他是明末清初的文人,以擅长诗词著称。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又有独到的艺术见解。

  2. 诗歌原文:《入南宫道院》:晨行入古雾,幽径过琳宫。得句人烟外,开门坠叶中。茶烟文火细,啄木禹符工。叹息劳尘事,无因访八公。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研究彭孙贻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诗中“晨行入古雾,幽径过琳宫。”描绘了一幅清晨行走在古道上的宁静画面,而“得句人烟外,开门坠叶中。”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淡然。通过对茶烟、文火等细节的描写,彭孙贻巧妙地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氛围的珍视。同时,“叹息劳尘事,无因访八公。”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反映出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

  4. 艺术手法:彭孙贻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使用“晨行”、“幽径”、“琳宫”等词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此外,通过“茶烟文火细,啄木禹符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最后,“叹息劳尘事,无因访八公。”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

  5.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艺术价值。彭孙贻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变化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时代背景为《入南宫道院》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入南宫道院》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的一种体现。它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于自然的深切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