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湾道中

浓林无剩暑,步步冷衣裾。
听水忘移艇,看山慕结庐。
泉香飘口语,岚气没腰舆。
归即携鸡犬,桃花问古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消夏湾道中》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浙江海盐人,明代拔贡生,其父为守土死于赣州的遗骸奔走求得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他的诗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著作。

下面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浓林无剩暑,步步冷衣裾。
    听水忘移艇,看山慕结庐。
    泉香飘口语,岚气没腰舆。
    归即携鸡犬,桃花问古渔。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消夏湾道中》以“浓林”、“步步”等词语描绘出一个清凉宜人的夏季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夏日之中。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写山水、泉声、鸟语等,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情。
  • 艺术特色: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语言清新自然,充分展现了彭孙贻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明朝末年或清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可能通过描写消夏湾的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 个人经历:彭孙贻的父亲因战乱而早逝,他自己也因家庭变故而隐居不仕,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因此,他在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消夏湾道中》不仅是彭孙贻个人的抒情之作,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