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涧回廊入,孤台短栈偏。
苔文留古迹,山志重名贤。
散步招堪隐,藏书蠹亦仙。
森然松桧老,不朽在云烟。
阳和书院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和书院其一》是明代文人彭孙贻的一首诗,描写了阳和书院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阳和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和,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彭孙贻在诗中描绘了书院周围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仄涧回廊入,孤台短栈偏”这两句诗形象地勾勒出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窄小的山谷与曲折的长廊交相辉映,高高的孤台与短小的栈道形成对比。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书院的自然美,还能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
诗的另一部分则着重表现了书院的文化氛围。“苔文留古迹,山志重名贤”表达了书院中古树长青、岁月沉淀的意境。这里的“古迹”指的是书院中保存下来的历史痕迹,而“名贤”则指历史上的学者名人。通过这两行诗,彭孙贻向读者展示了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价值。
诗中的第三段进一步强调了书院的教育功能及其学术氛围。“散步招堪隐,藏书蠹亦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可以悠闲地散步,也可以潜心读书。这种环境的幽静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也使得书院成为了学者们追求知识、修身养性的场所。
最后一段中,彭孙贻以“森然松桧老,不朽在云烟”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书院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赞美。松柏长青,象征着书院的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而“不朽在云烟”则意味着书院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将永远流传下去。
《阳和书院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建筑特色的诗歌,更是对阳和书院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赞美。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彭孙贻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