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园居 其三

群花下土在清明,菊种分苗著水轻。
还见荔阴颓瓦里,乳鸠傍母习春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园居其三》是清代诗人许友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园中景象,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许友(约公元1640年—约公元1680年),字子远,号东篱,又号米友堂,江苏吴县人,清初著名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与董其昌、王时敏等同为明末四大家之一,在书画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绘画和书法。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曾师从倪元璐学习书法,晚年则醉心于米芾的书法风格,建立了米友堂用以纪念自己。

  2. 诗歌原文
    群花下土在清明,菊种分苗著水轻。还见荔阴颓瓦里,乳鸠傍母习春声。

  3. 诗歌赏析

  • 群花下的泥土在清明时节:首句“群花下土在清明”描绘了一幅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清明时节,万物开始复苏,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这里的“群花”指的是各种花卉,而“土在清明”则是说这些花草在春季的阳光下生长得更加茂盛。
  • 菊花种子轻轻落在水中:次句“菊种分苗著水轻”,描述了菊花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水中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细致观察,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荔树的阴影落在倒塌的屋瓦之间:第三句“还见荔阴颓瓦里”,描绘了荔树的茂密枝叶投下的影子落在破败屋瓦上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对比映衬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美。
  • 乳鸠(即布谷鸟)在母亲身边学着春天的声音:最后一联“乳鸠傍母习春声”,描写了小乳鸠在母亲身边模仿春日鸟鸣的声音。这句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也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繁衍和自然界规律的感悟。

《春日园居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思考,诗人展现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