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歌?冬歌

铜壶一夜闻寒枕,纱窗月落鸳鸯锦。
乌鸦惊飞辘轳长,楼前倏忽生曙光。
侍婢金瓶泻鸣玉,晓帘水涩胭脂香。
春山欲描描不得,栏杆伫立寒霜白。
去年照镜看花柳,琥珀光深倾夜酒。
罗帐重重围凤笙,玉容今为相思瘦。
青骢一别春复春,金戈铁马瀚海滨。
惊沙吹雪冷黑貂,香闺良夜何迢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歌?冬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子夜四时歌·冬歌》是李白依六朝的吴声歌曲格式所作,共四首中的一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展示了他对人间情感深刻的理解与表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子夜四时歌·冬歌》的作者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于世。李白的诗歌广泛涉及山水、哲理、历史、爱情等诸多主题。其诗多采用五言和七言的形式,语言清新脱俗,想象丰富,意境宏大。他的一些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至今仍广为传诵,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2. 文学价值:在文学价值方面,《子夜四时歌·冬歌》作为古代诗歌的一部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绘,诗人李白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描写之中,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时间的美感。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在古典文学中极为罕见,显示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
  3. 文化背景:了解《子夜四时歌·冬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此诗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这样的历史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 艺术特色:“四时歌·冬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诗人通过简洁而充满力量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其次,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通过对比冬日的严寒和女子的温柔手部动作,突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情绪变化。此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5. 社会影响:李白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启迪作用。他开创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手法被后来的许多诗人所模仿和学习,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诗歌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子夜四时歌·冬歌》不仅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邃,还能深入理解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