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歌?春歌

院落深深杏花雨,莺声啼遍辛夷坞。
流苏罗幕春尚寒,博山轻飘香一缕。
鸾镜晓梳春云长,玉钗宝髻蟠鸳鸯。
斜卷重帘帖翡翠,金勒雕鞍叹何处。
谁家池馆咽笙歌,月照清尊金叵罗。
愁人独夜不成寐,绞绡晓起看红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是唐代诗人郭震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郭震,唐代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原文如下: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赠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2. 诗歌解析

  • 主题:“春”作为诗歌的直接主题,通过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 意象分析:诗中的“陌头杨柳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春风轻轻吹过,柳树发芽,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妾心正断绝”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离别之愁。
  1. 情感表达
  • 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但同时也是分离的季节,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 诗人通过使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这些描述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背景
  • 《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这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他们的杰作。
  • 《子夜四时歌》作为一种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间的生活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情感深度来看,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