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钟西皋见忆

落木残阳独倚楼,归云寒拥晚山稠。
烟霏好语传双鲤,湖海闲身擅一丘。
塞北戎心骄未格,江南民病愧先忧。
孤灯长剑空三叹,衰鬓繁霜奈九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钟西皋见忆》是明代杰出诗人许相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落木残阳独倚楼,归云寒拥晚山稠。
    烟霏好语传双鲤,湖海闲身擅一丘。
    塞北戎心骄未格,江南民病愧先忧。
    孤灯长剑空三叹,衰鬓秋风两鬓秋。

  2. 诗意解读

  • 落木残阳: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残阳如血,树叶随风飘落,给人以萧瑟之感。
  • 独倚楼:表达了诗人独自登高望远,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 归云寒拥:“归云”指的是晚归的云彩,它们被寒冷包围,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冷清的画面。
  • 烟霏好语传双鲤:这里的“烟霏”形容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好语”指美好的言辞,“传双鲤”则是指通过书信传递信息,象征着诗人与远方朋友的深情厚谊。
  • 湖海闲身擅一丘:描述了诗人在湖海之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 塞北戎心骄未格:表达了诗人对北方边塞地区战乱的担忧,认为那里的人们内心充满愤怒,但尚未能够平定叛乱。
  • 江南民病愧先忧:反映了诗人对于江南百姓疾苦的同情,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们先感到忧虑。
  • 孤灯长剑空三叹:这里的“孤灯”象征着孤独和寂寞,“长剑”意味着诗人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抱负。“空三叹”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 衰鬓秋风两鬓秋:最后两句以“衰鬓”和“秋风”作为意象,暗示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状态,同时“两鬓秋”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取: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落木”、“残阳”、“晚山”、“归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 语言运用: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字词选用精准,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1. 历史背景
  • 许相卿简介:许相卿(约1380—约1450),字子美,号南溪,明代诗人,与杨慎、王世贞并称为“明代三大奇才”。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创作背景: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许相卿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其作品中不乏对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批评。这种经历可能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使其诗歌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1. 文化价值
  • 思想内涵: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认识。
  • 美学特色:诗歌在形式上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美学特色。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次韵钟西皋见忆》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