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归十日,未过戟门深。
以我秋葭抱,思君明月心。
郊居仍读易,城隔不闻琴。
懒癖知能恕,蛮笺又至今。
寄怀申岘山协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申岘山协领》是明代诗人梁以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梁以壮生活在明朝,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他的诗歌往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友情之深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诗歌原文:绥江归十日,未过戟门深。 以我秋葭抱,思君明月心。 郊居仍读易,城隔不闻琴。 懒癖知能恕,蛮笺又至今。
诗歌鉴赏: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含蓄,意境深远。《寄怀申岘山协领》不仅描绘了作者与远方朋友间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诗中的“明月心”暗示了对友人思念之情的深沉,“懒癖”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随遇而安的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文学价值:《寄怀申岘山协领》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又富有层次的语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秋葭抱”和“明月心”,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此外,诗歌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充分展现了古代汉语诗歌的美感。
社会背景:《寄怀申岘山协领》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梁以壮作为一个时代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寄怀申岘山协领》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梁以壮生活体验的直观反映,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