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欲倚昆仑丘,深杯欲吸沧海流。
古人意气徒为尔,今人局促随牺牛。
我生胡为苦百忧,三湖卜筑仍淹留。
侧身天地箭满眼,令我东望怀罗浮。
此山往往精灵聚,朱明耀真通十洲。
七十石室二石楼,铁桥虹起陵炎陬。
地脉潜连洞庭口,天台下瞰溟澥头。
九阳倒挂扶桑折,朱光反射岩峦幽。
轩辕才及熊相返,大禹九山封即休。
惜哉神圣迹不到,秘诀隐文如可求。
忆昨梦游青岧峣,天鸡乱号日生潮。
鲸鱼东来触山动,星斗破碎随波漂。
羽衣金节排风下,或骑麒麟坐泬寥。
白榆历历手可摘,朱凤嗷嗷同见招。
自言洞壑长为主,烟霞万古堪逍遥。
觉来失却飞云顶,天乐隐隐离丛霄。
搔首仙人不可逮,桃水麻源几千载。
东池万壑西飞鸟,乾坤莽莽谁相贷。
道开室已芜,葛洪井何在。
金光石髓不遇人,一望仙山几悲慨。
北有恒霍东海岱,嵩华衡巫俱域内。
凌风直上倒景台,我欲因之餐沆瀣。
怀罗浮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罗浮吟》是明代诗人梁有誉创作的作品,其原文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 作品内容概述
- 长剑欲倚昆仑丘:诗句“长剑欲倚昆仑丘”描绘了梁有誉对高远志向的追求,昆仑丘象征着高山,长剑则代表了坚定的信念。
- 深杯欲吸沧海流:这里的“沧海流”比喻广阔无垠的人生旅程,而“深杯”则暗示着内心的深度与广度。
- 古人意气徒为尔:表达了梁有誉对古人豪情壮志的感慨,认为现代人往往被琐事所困,失去了古时的风骨。
- 今人局促随牺牛:通过“局促随牺牛”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精神面貌。
- 我生胡为苦百忧:反映了梁有誉对个人遭遇和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于生活中种种烦恼的感受。
- 三湖卜筑仍淹留:这里的“三湖”可能指的是罗浮山附近的湖泊,而“卜筑”则意味着居住或定居,梁有誉在此地生活却仍感到停留不前。
- 侧身天地箭满眼:形容梁有誉身处天地之间,感受到时光飞逝,岁月如箭。
- 令我东望怀罗浮:表明了对罗浮山的深深眷恋和向往,罗浮山在梁有誉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 文学赏析
- 意境之美:《怀罗浮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画卷。诗中的“长剑欲倚昆仑丘,深杯欲吸沧海流”等诗句,不仅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这些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 情感之深:通过对古人与今人生活的对比,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梁有誉传达出深深的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怀罗浮吟》成为一部具有强烈共鸣的作品。
- 哲理之意:诗中的“古人意气徒为尔”“今人局促随牺牛”等句子,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它们不仅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是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规律的探索与思考。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文人墨客纷纷关注时代脉搏,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梁有誉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其创作也必然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 个人经历:梁有誉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也可能在其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例如,他可能有着深厚的游历经历,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其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怀罗浮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