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三老阁前迎春草

二月群芳尚未花,独怜仙草已抽芽。
风传紫禁香初远,月到瑶阶影未斜。
泉石故知惭小草,江湖何处寄瑶华。
只应待到重阳日,犹有馀香共菊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三老阁前迎春草》是明代梁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梁储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景象。“二月群芳尚未花,独怜仙草已抽芽”这句诗,将春天的来临刻画得既含蓄又生动。在百花尚未盛开的时候,只有仙草率先抽芽,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春天的气息。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春天的特点,也体现了梁储对生命的热爱和赞赏之情。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象征意义。“风传紫禁香初远,月到瑶阶影未斜”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宫廷建筑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生机的画面。紫禁城的香气被风吹散,月光洒在瑶台的台阶上,映照出一种朦胧的美,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诗中的语言精炼而充满诗意。如“泉石故知惭小草”,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自我谦逊的态度;“江湖何处寄瑶华”,则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梁储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次三老阁前迎春草》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次三老阁前迎春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是梁储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宝贵遗产,值得人们深入研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