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 其三

同此天真同此明,宛如一镜罗群生。
烦君提我迷途里,沂水河边好共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应杨慎之邀而作,表达了对杨慎诗歌才华的赞赏和对朋友的关心之情。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弇州,又号凤洲,南直隶太仓人(今江苏省太仓市)。明朝中期大臣、学者。明代“后七子”之一,有“南都相业”、“后七子之冠”之称。

杨慎(1488年-1535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初名升蛟,因自号青莲,故称杨青莲。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戏曲家、美食家。他博通经史,精于鉴赏,与李攀龙并称“李杨”,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的原文如下: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 其三

西风吹雨过重阳,
且喜黄花晚更香。
独倚西楼看远水,
数声横笛过中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风秋雨中独倚西楼欣赏美景的情景。其中,“西风吹雨过重阳”描绘了秋风秋雨的景象;“黄花晚更香”则表达了菊花盛开时更加芬芳的意境;“独倚西楼看远水”展现了作者独自站在楼台上眺望远方水景的情景;最后两句“数声横笛过中塘”则是描述了远处传来的横笛声穿过中塘的美妙音乐。整首诗充满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