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伯姊

草有并蒂花,木有连理枝。
果有合欢核,豆有同根萁。
鱼或比目游,鸟亦比翼随。
同功茧作绵,合卺玉为卮。
我与子姊妹,愿得不相离。
出必同车轮,居必联屋楣。
见月每共拜,弄珠定双嬉。
子妆我掠鬓,子盥我奉匜。
我衣捣子砧,子濯污我私。
机张我续织,镜听子兼持。
子褰我衾裯,我餔子粥糜。
寒辄拥子背,暑还扇我肌。
子女迭相抱,帷帐恒并施。
生从比肩人,没以百岁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伯姊》是明朝诗人曹寿奴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植物的并蒂和连理枝的比喻,表达了与兄弟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草、木、果实等不同自然元素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兄弟姐妹间紧密关系的赞美。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草有并蒂花,木有连理枝。
  • 果有合欢核,豆有同根萁。
  • 鱼或比目游,鸟亦比翼随。
  • 同功茧作绵,合卺玉为卮。
  • 我与子姊妹,愿得不相离。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兄弟姊妹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彼此的不离不弃。
  • 诗中的“并蒂花”和“连理枝”象征着夫妻间的同心和相依,而“合欢核”、“同根萁”则暗示着兄弟姐妹间的血脉相连和相互扶持。
  1. 象征意义
  • “并蒂花”和“连理枝”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比喻夫妻的恩爱和团结一致。
  • “合欢核”和“同根萁”则象征着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通过对比不同的自然物象,诗人巧妙地描绘了兄弟姐妹间的和谐与统一。
  1. 情感表达
  • 诗中充满了对兄弟姐妹之间深厚情感的赞美和期待,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中重视亲情的文化传统。
  • 通过具体的自然物象,诗人传达了对兄弟姐妹之间紧密联系和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望。
  1. 文化内涵
  • 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重视和对家族和谐的追求。

曹寿奴的《赠伯姊》不仅是一首描写亲情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通过对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动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于家庭和睦与团结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在当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珍视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