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 其二

地忆桃源胜,亭开雉堞长。
虚星侵几榻,古调出丝簧。
但得华胥乐,无论太守章。
君家世业在,不必让诸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其二》是明朝戚继光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被后人广为传颂,与岳飞齐名,被称为“武圣”。
  • 戚继光的诗歌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对于忠诚与责任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作品原文
    地忆桃源胜,亭开雉堞长。虚星侵几榻,古调出丝簧。但得华胥乐,无论太守章。君家世业在,不必让诸王。
  •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桃花源般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句中的“亭开雉堞长”、“虚星侵几榻”等描写,都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 “古调出丝簧”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和造诣。
  • 最后两句“但得华胥乐,无论太守章。君家世业在,不必让诸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豁达与超然。他不仅追求个人的安乐与幸福,更关心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命运。
  1. 赏析与评析
  • 此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 在文学价值上,此诗不仅展示了戚继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它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哲学的重要窗口。
  1. 背景与创作缘由
  •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其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戚继光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其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战火洗礼和世事变迁。这些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国家和个人,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来持续发展和繁荣。
  • 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战争残酷和人性脆弱的一种反思和警示。它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理想时,不忘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其二》不仅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受到赞誉,更因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