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废尘事,从兹闲有由。
池开净法界,地涌古仙丘。
幽路依桥折,春林抚槛流。
永怀在白社,今得远公俦。
舍斋居为精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舍斋居为精舍》是张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舍斋居为精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更是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人简介:张穆,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工诗善画马,能击剑,曾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晚年归隐罗浮山,所著《铁桥山人稿》流传于世。
诗歌原文:老去废尘事,从兹闲有由。池开净法界,地涌古仙丘。幽路依桥折,春林抚槛流。永怀在白社,今得远公俦。
诗歌鉴赏:《舍斋居为精舍》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画面。首联“老去废尘事,从兹闲有由”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淡忘,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颔联“池开净法界,地涌古仙丘”则用生动的比喻赞美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颈联“幽路依桥折,春林抚槛流”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色,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尾联“永怀在白社,今得远公俦”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者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舍斋居为精舍》不仅是张穆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