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诗 其二

飘飘红泪送多情,杜宇催啼不住声。
楚客墙东春已改,汉宫斜上月偏明。
伤心酒盏千缗尽,扑面香尘一阵轻。
最恨葳蕤便相见,泥人如梦竟何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落花诗其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表达了对春花逝去的哀愁与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半是闲情半是痴,开时如笑落如悲。墙窥宋玉刚裁赋,观遇刘郎试和诗。锦砌残红愁溅泪,珠帘香粉渍成丝。章台不信芳菲节,弱柳伶仃异昔时。

  2.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对花朵开放与凋谢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美好而短暂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半是闲情半是痴”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也暗含了人的情感;”开时如笑落如悲”则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花开时的欢愉与花落时的哀伤。诗中的”墙窥宋玉刚裁赋,观遇刘郎试和诗”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墨客创作情景的回忆,增添了诗歌的文化意蕴。整体而言,《落花诗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笔触,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也折射出诗人深邃的人生感悟。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诗人以“半是闲情半是痴”开篇,既点明了春日花开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后,“开时如笑落如悲”,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加鲜活生动。此外,“墙窥宋玉”与“观遇刘郎”二句,通过古代典故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审美情趣。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花的美态,更在细节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4.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许多学者对其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在古典诗词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该诗也成为了解唐代文化和审美趣味的重要窗口。

  5. 现代传承:在当代,《落花诗其二》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不仅是因为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更因其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触动人心。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艺术上。

王之涣的《落花诗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