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紫阁访上人次韵

石壁青宜赏,松台迥可寻。
客飞亭午舄,钟落上方音。
色相岩花瘦,依微野树阴。
无缘莫扣扣,留咏觉萧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金紫阁访上人次韵》是明末清初诗人张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张溥文学作品的代表,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诗歌原文
    石壁青宜赏,松台迥可寻。
    客飞亭午舄,钟落上方音。
    色相岩花瘦,依微野树阴。
    无缘莫扣扣,留咏觉萧森。

  2. 诗歌背景
    此诗作于崇祯年间(1628年),是作者张溥在拜访位于江苏的一座名胜——金紫阁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登阁所见之美景及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石壁、松台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同时,诗中的“无缘莫扣扣,留咏觉萧森”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哲学理解。

  4. 艺术特色:《登金紫阁访上人次韵》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景象,如“石壁青宜赏”和“松台迥可寻”,通过色彩和空间感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其次,诗中的节奏感强,通过短句和长句的对比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

  5. 历史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登金紫阁访上人次韵》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还展示了明代末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诗中反映出的时代气息和社会背景,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登金紫阁访上人次韵》作为张溥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张溥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人士来说,这首诗是值得深入研读和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