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羽夜至红桥所居 其三

草香花暖醉春风,郎去西湖妾向东。
斜倚石栏频怅望,月明孤影笑飞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羽夜至红桥所居·其三》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古诗,由张红桥所作。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张红桥,字紫芝,福建闽县人,自号红桥。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聪敏善诗文,豪放而有诗才。张红桥与李青莲并称为“文坛双璧”,可见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 张红桥的作品风格豪放,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他的诗歌既有豪迈之情,也不乏细腻之思,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深刻的人生理解。
  1. 诗意解析
  • “草香花暖醉春风”描绘了春天草木葱郁,花香袭人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 “郎去西湖妾向东”反映了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情绪,表现出他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 “斜倚石栏频怅望”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月光下倚靠在桥栏上,凝视着远方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月明孤影笑飞鸿”则用飞鸿比喻自己的孤独身影,月光明亮如镜,映照出自己的影子,显得格外凄凉而美丽。
  1. 艺术特点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诗人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一幅美丽的春夜图景展现给读者。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例如,飞鸿象征着孤独和自由,明月则代表着清辉和寂寞,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哲思的艺术画卷。

张红桥的《和子羽夜至红桥所居·其三》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把握,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