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咏 其三

散帙移长昼,焚香闭小斋。
疏花红覆石,细草绿侵阶。
赏胜流光转,逃虚始愿谐。
倦游宗处士,观道独澄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山中杂咏三首》是明代郑岳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山中游览时的感受和所见所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创作背景:郑岳,字汝华,明福建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世宗即位后被召回抚江西,后又乞休归乡。郑岳的作品反映了他的仕途经历和个人情感,《春日山中杂咏三首》便是他在山中游览时的感怀之作。

  2. 诗歌主题:《春日山中杂咏三首》主要通过描写春日山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3. 艺术特色:这组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其次,在内容上,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再次,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深度。

  4. 思想内涵:这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通过对生活哲理的探讨,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5. 历史影响: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这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春日山中杂咏三首》不仅展现了郑岳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文学的风貌。这些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解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春日山中杂咏三首》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