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黏石壁,苍翠暮烟收。
野水乱流合,沙禽几点浮。
人归槲叶寺,月映芦花洲。
白露澄江阔,故园何处秋。
寄王汝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汝宾》:山水之间,情思悠长
明朝的张敬创作的《寄王汝宾》,以一幅山房、苍翠暮烟与野水乱流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故园秋色的独特情感。诗中不仅流露出作者对王汝宾这位朋友深深的思念,而且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艺术空间。
首句“山房黏石壁,苍翠暮烟收。”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选择在山间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居所,其墙壁由石头堆砌而成,四周被苍翠的树木环绕,夕阳西下时,余晖洒在屋顶,仿佛一切归于沉寂。这种景象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孤独。
诗篇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野水乱流合,沙禽几点浮。”诗人观察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水流潺潺,汇聚成河;几只沙鸥在水中悠然自得,点缀了这幅画面。这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和谐统一的体现。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人归槲叶寺,月映芦花洲。”这里,诗人用“人归”和“月映”两个词组,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在秋天的某一天,当人们返回槲叶寺,月光下的芦花洲显得格外美丽,但诗人的心却因对王汝宾的思念而变得沉重。
最后一句:“白露澄江阔,故园何处秋。”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在白露时节,凝视着宽阔的江面,心中不禁生出迷茫:自己的故乡究竟在哪里?这不仅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远方朋友深切思念的表达——这份思念如同江水一般深沉而绵长。
《寄王汝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示了张敬卓越的文学才华。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每一个读到这首诗的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时间空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