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食四首送柏山 其三

鱼不食,倚江皋。
起弄山月霜天高,商歌激烈声长号。
仰俯天地此生豪,钓出三山系六鳌。
君不见磻溪子,鹰扬八十奋时髦,何如东海趁春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翁》是一首著名的古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悠闲自在地垂钓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1. 作者介绍
  • 《渔翁》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以其豪放派的风格著称,常带有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鱼不食,倚江皋。起弄山月霜天高,商歌激烈声长号。仰俯天地此生豪,钓出三山系六鳌。君不见磻溪子,鹰扬八十奋时髦,何如东海趁春涛。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倚江皋”形象地描绘了渔翁站在江边的场景,江水、明月、山峦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
  • 情感表达:诗中的“商歌激烈声长号”表达了渔翁内心的激情与豪迈。这种情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 哲理思考:诗人在诗中提出了“仰俯天地此生豪”的问题,这表明他对人生的态度不仅仅是简单的享受,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素养。
  • 对比对照:“君不见磻溪子,鹰扬八十奋时髦,何如东海趁春涛”这一部分通过对比,突出了渔翁的悠然自得和他人的努力进取。这种对比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观点。

《渔翁》作为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诗歌,也是一篇富含哲理、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渔翁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