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淡淡澄江晚,渚蓼江蘋映葭菼。
蓬窗风飏钓丝轻,竹炉茗熟茶烟淡。
沙平浦远雁行孤,人在潇湘八景图。
平生自得江湖趣,不是烟波旧钓徒。
为张都阃宗大题画四首 其三
介绍
它由元代诗人黄镇作,内容为:
画师曾画武宗人,谁谓将军是画身。只把此身供一笑,何须辛苦怨埃尘?
我昔曾参大司马,当时画者亦如神。如今重见张公子,应笑前时太苦辛。
一从赐姓出南衙,便觉功名到骨开。今日画图收不得,令人长恨入侯来。
玉树生时真贵游,金銮归去忆绸缪。如何画得归来后,犹带宫中旧日羞。
赏析:
《为张都阃宗大题画四首》共四首。其中第三首写于至顺三年(1332年),这时张士诚已降元,元朝政府在江南的政权已经确立。诗中作者自述自己曾经是武宗皇帝(即元文宗)的近臣,而张士诚却以画工之技,“曾画武宗人”。对此,作者表示不屑,说“谁谓将军是画身”,意思是说,你张士诚不过是画了一幅画罢了,哪能与我相提并论呢!接着作者用讽刺的口吻说,你既然把我当作画家看待,那就应该像对待一位真正的画家一样对待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张士诚只是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武夫而已。既然如此,那么我何必还要苦苦地忍受这种委屈呢?于是作者感叹道:“只把此身供一笑,何须辛苦怨埃尘!”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忍受这种委屈,不过是因为张士诚需要我用我的肖像来给他的部下壮胆罢了。现在他已经投降了元朝,我也用不着再为他效命了,所以也就没有理由再去抱怨那些是非曲直了。
第二首写于至正五年(1345年)。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说:“我昔曾参大司马,当时画者亦如神。”意思是说,我以前曾在武宗皇帝身边做过官,那时画师们也像我这样的文武全才一样有神采。但是,自从我投笔从戎以来,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如今又回到了京城。这时朝廷上已经没有了我当年的威风。因此,作者感慨地说:“如今重见张公子,应笑前时太苦辛。”意思是说,今天我能够见到张士诚,也应该感到高兴和庆幸吧!毕竟他当年还是个少年英才,而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代枭雄!
第四首写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这首诗的首两句说:“一从赐姓出南衙,便觉功名到骨开。”意思是说,自从我被赐予南面之臣的封号以后,我就觉得我的一生都已经开始了功名事业。但是,这毕竟是过去的事了,而且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我现在又回到了京城。由于朝廷上已经没有了我当年的威风,所以我只好借题发挥地说:“今日画图收不得,令人常恨入侯来。”意思是说,今天这幅画已经无法收藏起来了,因为它已经成了张士诚的御用之物了。因此,我总是常常感到遗憾和痛心。
最后一首写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这首诗的首两句说:“玉树生时真贵游,金銮归去忆绸缪。”“玉树”是指杨贵妃所生的杨氏兄弟中的杨国忠。“金銮”是指唐朝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间所住的宫殿。这两处都是指当时的权贵人物。诗中说,当杨玉树还在生的时候,他曾是那样地尊贵和风流,可是后来他却离开了朝廷回到江南去了。而我却因为受到元朝政府的信任而被留在京城任职,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不免感到有些后悔。
作者在这首作品中表达了他对元朝政府的忠诚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