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二首 其二

草龙骄正眠,骊珠烂将堕。
清露溥花间,凉风生叶下。
悠悠日观翁,萧萧友云者。
我欲掇其英,阳春和应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葡萄二首》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汉家的葡萄树生长在西域,并曾因使者劳苦而被种植的情境,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葡萄二首·其二》原文为“汉家葡萄出西域,斗酒曾博凉州戍”,意指汉朝时期的葡萄来自遥远的西域,曾经因为军队在边疆驻守时的劳累而栽种。这一句不仅描述了葡萄的历史来源,也暗示了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军事和文化交流的意义。译文则是“汉家的葡萄出自西域,战士们曾因边塞的劳顿而种下它。”。
  2. 作者介绍: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明代文人,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古文,被誉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何景明的生平经历了从进士到陕西提学副使的转变,他的文学作品中既有现实的社会内容,也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3. 文学地位与影响:何景明的诗作取法汉唐,强调诗歌的艺术性和现实关怀的结合。他的一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何景明不仅是明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4. 诗歌主题:通过对葡萄树的描述,《葡萄二首·其二》传达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诗中的葡萄树见证了边疆将士的辛苦和付出,同时也是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5.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古代文学作品,《葡萄二首·其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情感寄托。通过对葡萄这一植物的描写,诗中还隐含了对农业发展、边疆安定以及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思考。

《葡萄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融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史诗。何景明以其敏锐的时代触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葡萄这一普通的植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