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饯别马騑騑,家在千山去路微。
一代衣冠嗟独往,两京词赋见应稀。
秋风送客浮云尽,江水迎人野鸟飞。
共说太丘闲更好,却嫌彭泽晚才归。
已将素学酬明主,犹有丹衷念琐闱。
尘梦觉来惊复定,物情闲后是成非。
门无候吏敲残漏,夜有邻翁款竹扉。
身世忽从何处落,功名始觉此心违。
林间倚杖看桑梓,雨外行歌种蕨薇。
莫为容台惜遗老,汾阳子婿尽朱衣。
送陈太常致政十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太常致政十韵》是明代张宁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陈太常辞官回乡的场景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从主题上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陈太常的敬仰和祝福。张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陈太常辞官回家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陈太常未来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在艺术手法上,张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例如,“秋风送客浮云尽”一句,通过秋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陈太常告别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而“江水迎人野鸟飞”则象征着陈太常的新生活即将开始,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从语言风格上看,张宁的语言简洁明快,但又不失深度。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思想内容上,《送陈太常致政十韵》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许多官员都面临着辞职归隐的选择,而陈太常正是其中的一员。这首诗通过对陈太常的描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政治理想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送陈太常致政十韵》不仅是一首赞美陈太常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现实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