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鸟图 其三

叶茂花凝碧,筠齐箨解斑。
不矜文采别,桃竹共闲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鸟图 其三》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家、书法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色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明朝中期的重臣和文学家,以书法著称于世。他曾任编修、侍讲学士等职,并曾一度担任礼部侍郎及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他在朝堂上立身五十年,执掌国家权力达十八年之久,清誉不渝,深受百姓敬仰。
  1. 诗歌原文
    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
    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
    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
    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2. 诗歌解析

  • 自然描写:诗中的“碧林红叶”和“江上秋风”营造出一幅秋天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环境中。诗人通过对飞鸟和蒹葭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秋天的凄凉与哀愁。
  • 哲理思考:诗中的“原头鹡鸰”和“戴胜”,不仅描绘了生动的动物形象,还隐含着对生命状态的哲思。诗中表达了对生命力顽强和季节变迁的感慨。
  • 社会寓意:诗中“见说丰年少网罗”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捕杀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保护的呼吁。
  1. 艺术特色
  • 李东阳的诗歌在风格上典雅流丽,同时兼具篆隶书的笔触,显示了他在文学与书法方面的深厚造诣。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也颇具匠心,如本诗的每一节都由五言组成,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条理清晰、节奏明快。

《四鸟图 其三》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