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鸟图 其一

野草寒堂里,双栖雉子斑。
芙蓉间幽竹,相映晚秋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鸟图》是明代诗人张宁创作的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明朝中期的大臣,以工书画和能诗闻名于世。张宁在仕途上曾短暂进入朝廷,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最终选择归隐。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喜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句解析
  • 野草寒堂里,双栖雉子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野草丛生的寒冷庭院中,一对野鸡栖息在一起,它们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斑驳陆离。这里的“雉子”可能是指野鸡,而“双栖”则强调了它们亲密无间的相处状态。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一种恬静、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 芙蓉间幽竹,相映晚秋閒。 芙蓉与幽篁之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秋日氛围。芙蓉,即荷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幽竹则代表着坚韧不拔。两者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1. 作品赏析
  • 意境营造:张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他的诗歌常常借助自然景观来传达人生的哲理,如《四鸟图·其一》中的“野草寒堂里,双栖雉子斑”,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又蕴含着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 语言精炼:张宁的诗作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著称。在《四鸟图·其一》中,他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日的景色,使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四鸟图·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诗词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