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篱应瑞

远携书剑上京畿,身在青云去路微。
千里关河成远别,十年诗酒叹多违。
梦回野渚生春草,愁入寒云见夕晖。
何似同登龙虎榜,长安车马共轻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篱应瑞》是明代诗人张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宁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张宁,字靖之,号方洲,生于明朝中期的浙江海盐,是明中期重要的文学家和官员。张宁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礼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他的政治立场鲜明,主张严格考核京卫武职人员,并因直言不讳被罢官。他的文学成就亦不可忽视,著有《方洲杂言》、《奉使录》、《方洲集》等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别篱应瑞》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观察。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反映了作者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例如,“远携书剑上京畿”一句,不仅描绘了作者带着书卷和剑气踏上征途的景象,而且暗含着作者对于理想抱负的追求和对现实挫折的不甘;“十年诗酒叹多违”则揭示了作者长时间沉浸于文学和美酒之中,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失落。

《别篱应瑞》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一个缩影,也是张宁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