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逢休浣,名园得过从。
分朋惭下驷,结客尽元龙。
共籍花间草,遥看槛外峰。
清欢殊未厌,新月逗疏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上巳逢休浣,名园得过从。
分朋惭下驷,结客尽元龙。
共籍花间草,遥看槛外峰。
清欢殊未厌,新月逗疏钟。
《湛园禊事赋得五言近体三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082年,即宋神宗熙宁元年,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到黄州。在此期间,他与朋友在湛园举行禊事,即古代的一种文人聚会活动,以水为乐,饮酒作诗。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这种聚会活动的欣赏和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湛园禊事赋得五言近体三首其一
元佑二年(宋哲宗赵煦即位后,于公元1087年)二月三日,
东坡之湛园,集与客燕饮,赋五言近体。
古人聚散匆匆,今人哀乐无终。
山阴夜雪初霁,水底天光月色。
客醉舞衣翻风,主人吹笛倚楼。
此情谁共,只有江南烟雨,
千古愁、一朝休。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聚散匆匆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政治变革的反思和思考。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