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兴诗 其四

岭云天外白,莱服梦中斑。
留句别朝达,著书寻故山。
假从黄阁乞,身向紫霄还。
耿耿瞻琼树,何年再共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兴诗 其四’是明朝诗人李之世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远离家乡的无奈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归兴诗·其四》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路遥乡国频来梦,客久江山亦厌人。
    北海有航如守冻,东风无力不争春。
    沈郎腰瘦带移孔,范令官贫甑积尘。
    自瞥家园三径去,天边垂柳五回新。

  2. 诗歌赏析

  • 乡国梦思:诗句“路遥乡国频来梦”表达了诗人频繁梦见故乡的情境,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 客思与厌倦:“客久江山亦厌人”则揭示了诗人长时间漂泊在外,对家乡风光的厌倦以及对家乡人民的渴望。
  • 自然景观:诗中“北海有航如守冻”描绘了北方的寒冷气候和北海的景象,而“东风无力不争春”则展示了春风无力地吹拂着大地,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人物描写:“沈郎腰瘦带移孔”中的沈郎可能是指一位官员,他的体态消瘦,腰带也因消瘦而移动,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而“范令官贫甑积尘”中的范令则是一位贫穷的官员,他的官服满是灰尘,显示出他的贫困。
  • 家园记忆:“自瞥家园三径去”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怀念,三径可能是指家中的小路或庭院,诗人通过这些小路感受到家的温馨和美好。
  • 自然之美:最后,“天边垂柳五回新”描绘了春天里天边的垂柳,每回都呈现出新的生机,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1. 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这首诗的作者李之世,生活在明朝,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人。
  •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面临种种困扰和困境。
  • 个人经历:李之世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起伏,这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离别家乡的痛苦。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路遥乡国”、“北海有航如守冻”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家乡的自然风光与自己在外的生活状态,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归兴诗·其四》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它也提醒现代人,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和关爱始终是心灵的重要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