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寺四首 其四

海口霞明树,波心月渡僧。
拂云高顶竹,照水下方灯。
天远孤城壮,潮平怪石层。
闲过竹院话,净饭共南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金山寺四首·其四》是明朝张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江南水乡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原文
    海口霞明树,波心月渡僧。
    拂云高顶竹,照水下方灯。
    天远孤城壮,潮平怪石层。
    閒过竹院话,净饭共南能。
  2. 作者介绍
  • 张萱(1506-1581),明朝画家,擅长画山水、花鸟。他的画作风格清新,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神韵。
  • 张萱的诗作以表现自然美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明代文学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意解析
  • 海口霞明树:描绘了海边的景色,霞光映照着树木,给人以壮丽之感。
  • 波心月渡僧:月亮在水面上倒影,僧人正渡过波心,画面宁静而神秘。
  • 拂云高顶竹:高耸的竹子被云雾拂过,形象生动。
  • 照水下方灯:水中的灯光映照出来,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天远孤城壮:远处的孤城显得更加壮观,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 潮平怪石层:潮水退去之后,露出了层层叠叠的怪石,展现出大自然的奇观。
  • 閒过竹院话:漫步在竹林之中,与友人闲聊,享受片刻的宁静。
  • 净饭共南能:净饭王与南能的对话,可能是对佛教教义的探讨,展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萱游历杭州或南京期间,通过对当地风景的描绘,抒发了他对这些地方的喜爱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心境。
  • 语言优美:诗歌用词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 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1. 文化价值
  • 《登金山寺四首·其四》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取向。
  • 该作品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山水画创作以及江南地区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登金山寺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文,更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