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翟石门

今日汧阳发,知当宿凤翔。
中秋亦何幸,同子浥清光。
巘外来旌节,云间下凤凰。
白头疏旷久,徙倚望原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翟石门》赏析

康海的《寄翟石门》,这首诗作于明代,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创作的,它不仅展示了康海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首句“今日汧阳发”,便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与紧迫感。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即将发生的历史事件,而这个事件的地点正是汧阳。紧接着的两句“知当宿凤翔”,则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凤翔作为古地名,在这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人通过这一意象,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的第二联“中秋亦何幸,同子浥清光”,则将读者的视角从历史的长河拉回到现实,中秋的明月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对象。这里的“同子”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亲人,他们一起分享这份清辉,共同感受这份美好。诗人以清光喻心情,表达了对友情或亲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三联“巘外来旌节,云间下凤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旌节象征着尊贵的地位和使命,而凤凰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这两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隐喻了诗人自身追求高洁品质和高尚理想的决心。最后一句“白头疏旷久,徙倚望原冈”,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沉感慨。白头的疏旷,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无奈,而徙倚原冈,则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留恋,同时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许。

《寄翟石门》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理想和社会的深度思考。康海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使我们不禁对这位明朝才子的才华和人格魅力肃然起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