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
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
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
畔东亭子闲坐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畔东亭子闲坐二首》是明朝文学家康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其对自然之美的独到理解和感悟。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背景: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康海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曾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然而,他在武宗时期因直言进谏而被宦官刘瑾陷害而免官。这一经历使得他的创作更加倾向于反映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作内容:《畔东亭子闲坐二首》的诗意主要描述了作者在亭子中休息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周围环境的和谐与美丽。其中第一首诗描写了清扫亭中的草地,用阑斑如锦茵形容草地的美景,同时提及青莲幕和乌角巾等元素,增添了几分文雅与古风的气息。第二首诗则描绘了修剪密竹的情景,通过不作酕醄饮,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亭子周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文学价值:康海的这两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深刻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仅是美的展示,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洞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倾向的重要资料。
《畔东亭子闲坐二首》不仅是康海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同时也能深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