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书院作

不到幽栖处,悠悠将十春。
古堂悬见日,静地寂无尘。
俎豆思周礼,威仪忆鲁蘋。
愧非程伯子,何以坐松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野书院作》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康海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绿野书院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周礼和鲁蘋的怀念。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不到幽栖处,悠悠将十春。古堂悬见日,静地寂无尘。俎豆思周礼,威仪忆鲁蘋。愧非程伯子,何以坐松筠。

  2. 诗人简介
    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他与李梦阳等提倡文学复古,为前七子之一。尤工散曲,与王九思并称大家。正德间,因救李梦阳,往见太监刘瑾,梦阳因此得免。后瑾败,竟坐其党落职。

  3. 诗歌解析
    《绿野书院作》中的“古堂悬见日”形象地描绘了绿野书院古朴而庄严的氛围,而“静地寂无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书院环境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之感。诗中的“俎豆思周礼”和“威仪忆鲁蘋”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礼仪文化的尊崇和怀念,通过对周礼和鲁蘋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古人生活方式的向往。

通过对《绿野书院作》及其作者康海的简要介绍,以及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可以发现这首五言律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绿野书院这一历史地点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深情回顾和颂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