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篇寄吕充符

吾闻九州外,别自有神庭。
二曜未曾到,四照花常明。
瑶台万玉户,玉户开峥嵘。
苍虎守阶戺,桂树夹两楹。
灵药无不有,瑶草冬夏青。
神人何旷朗,幡幢光烂盈。
容颜冰雪皎,衣裳云雾轻。
所语非世事,恍忽而噌吰。
口不设毁誉,心不藏爱憎。
吻距靡伤害,澹然寡撄营。
但感沧海变,不问人代更。
昧者谓迂诞,曲局安足倾。
此土本秽浊,伤哉朝菌荣。
何当炼金骨,白日翔太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震旦篇寄吕充符》是明代诗人屠隆所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格与特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屠隆,号甬上耆旧,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 艺术成就:屠隆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其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富有力度,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来描绘景象,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1. 诗歌原文
  • 开头部分:“吾闻九州外,别自有神庭。”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超然境界,暗示诗人对于世界的独到见解和内心的独立世界。
  • 主体部分:“二曜未曾到,四照花常明。”这里通过对比“二曜”即日月的缺席与“四照”即自然光的普照,突出了自然界的恒久与不变,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机盎然。
  • 高潮部分:“瑶台万玉户,玉户开峥嵘。”通过描写瑶台的辉煌与宏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自然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被赋予神圣的地位,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 理想追求:诗中描绘的神境不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理想化反映,体现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震旦篇寄吕充符》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了解明代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歌的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