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沙秋穫 其二

知君不厌入山深,督稼还应出近林。
秋陇饷馀人肃肃,小车行处树阴阴。
香分溪水清荷盖,花折山茅白玉簪。
阡陌功成须贺喜,壶觞晨候碧江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东沙秋穫其二》是明朝屠大山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原文内容
  • 知君不厌入山深,督稼还应出近林。
  • 秋陇饷馀人肃肃,小车行处树阴阴。
  • 香分溪水清荷盖,花折山茅白玉簪。
  • 阡陌功成须贺喜,壶觞晨候碧江浔。
  1. 作品背景
  • 此诗作于明朝末年,屠大山在入清后的隐士生活中,以诗歌记录生活与感受。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主要描写了农民劳作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辛勤的付出。通过对农民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期待。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香分溪水清荷盖”和“花折山茅白玉簪”,这些生动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画面感和艺术魅力。
  •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 文学价值
  • 作为明朝末年的诗歌作品,此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而且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情操。
  • 从文学角度来看,此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明朝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1. 创作风格
  • 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和谐,音律优美,非常适合表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赞誉,成为了明朝末期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明朝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传承
  • 在当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首《和东沙秋穫》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

《和东沙秋穫其二》不仅展示了明朝末年农民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它是研究明朝末期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古代农民生活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