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下白日荒,九龙山上愁云黄。
中有古坟几千百,泉为鸣咽鸢为翔。
龙钟翁仲烟中卧,危崖瘦石苍苔裹。
一片萧疏插素秋,白日黄狐看山坐。
我来纵步深林行,苍山合沓间泉声。
古木千寻不枝叶,土垒三尺堆荒荆。
残碑藓蚀无名字,无蹄石马流清泪。
墓门老鬼夜半哭,断桥磷火黄昏炽。
斜倾老屋唤谁扶,病柏伛偻枝干疏。
春深草色醉黄鸟,月白松涛咽鹧鸪。
尘世沧桑不可料,百年驹隙双丸跳。
不如无植亦无封,骚人无处兴凭吊。
呜呼赤松子,黄石公,张良辟谷行相从,遥望三山东海东。
龙山古墓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秘明朝文学瑰宝《龙山古墓行》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明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被后世传颂。那就是由堵孙正创作的小说《龙山古墓行》。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明代社会风貌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龙山古墓行》描绘了一幅九龙山下,白日荒凉、愁云四溢的画面。其中,古老的坟墓数千百座,泉声呜咽,鸢鸟翱翔,形成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画卷。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勾勒出一个古老墓地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艰辛与孤独。
故事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深入地走进了这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世界,他或她穿梭于苍山之间,听着泉声和鸟儿的歌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然而,这种美好并未能完全驱走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反而更加凸显出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渺小。
《龙山古墓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段文字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时代,体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明代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也是对人性深度的一种挖掘。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个体在宏大历史中的渺小与坚韧。正是这份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使得《龙山古墓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