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对景作

阴伏月方隆,阳骄日过中。
车行如炙毂,云起类烧空。
雪岭无缘到,冰山有幸通。
稀衣祇觉重,纨扇亦何功。
草悴频消翠,荷倾欲坠红。
清怜姑射侣,凉忆舞雩童。
水玉思偏远,玄霜服渐工。
高槐倏尔动,当由君子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暑对景作》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创作于明代。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善为文,擅长创作。他的科举经历丰富,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后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显著成就。
  2. 作品原文:阴伏月方隆,阳骄日过中。车行如炙毂,云起类烧空。雪岭无缘到,冰山有幸通。稀衣祇觉重,纨扇亦何功。草悴频消翠,荷倾欲坠红。清怜姑射侣,凉忆舞雩童。水玉思偏远,玄霜服渐工。高槐倏尔动,当由君子风。
  3. 作品鉴赏:《伏暑对景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于夏日伏天景象的独特感受及内心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夏日炎炎下的自然景色图,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思考。例如“车行如炙毂”与“云起类烧空”,生动地描绘了夏日高温下车辆和天空的状况,让人感受到炎热的逼人气息。而“稀衣祇觉重,纨扇亦何功”,则表达了夏日衣物厚重和扇子无用的无奈之情。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独特审美。

《伏暑对景作》不仅是区大相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明代诗歌的美学特色,还能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