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勋卿滘口西庄杂咏》是明朝区大相的作品,其中《其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情世态的微妙描绘。这首诗通过白云、山中人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水画卷,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区大相(1462-1527),字希孟,号秋壑,明代诗人、画家,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与高濂、张岱并称为“明代三大家”,其诗以清新脱俗著称。
-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前山多白云,可望不可即。惆怅山中人,遥遥似相识。”
- 译文:前面山上有很多白云,只能远远地看,却难以靠近。我对于山中的人们感到深深的惆怅,他们似乎与我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熟悉感。
- 诗意赏析:
- 自然描写:诗中的“前山多白云”形象地描绘了山景的美丽,而“可望不可即”则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敬畏之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惆怅山中人”,表达了对山中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以及对无法与之亲近的遗憾。而“遥遥似相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哲理思考:“可望不可即”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隐喻了人生中许多美好事物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 创作背景:
- 区大相生活在明代中晚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 《陈勋卿滘口西庄杂咏》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之思。
- 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深远的意境。
-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古代诗歌的格律要求,每句诗都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勋卿滘口西庄杂咏》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明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缩影,展现了他们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