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上东门

上东东首路,车马无时闲。
日日见行客,朝朝思故山。
地枢连九陌,天阙表重关。
借问频来往,何人剩壮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上东门》是一首由宋末元初诗人仇远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步出东门,心中充满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宋末元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仇远不仅在宋末即以诗名,与白珽齐名,还入元后担任溧阳州儒学教授,之后优游湖山终其一生。
  2. 诗歌原文:《步出上东门》的原文如下:“步出上东门,肺叶东门柳。彼美窈窕娘,惜为荡子妇。中堂裁衣裳,刀尺常在手。之子未归家,何以奉箕帚。”
  3.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位男子因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不得不独处家中的情景。“步出上东门”暗示了男子的外出,而内心的孤独则是由于他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肺叶东门柳”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眼中的东门之柳,既代表了故乡的象征,也象征着他无法割舍的情感。最后两句“中堂裁衣裳,刀尺常在手。之子未归家,何以奉箕帚”表达了男子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于爱人的深深挂念。
  4. 诗歌鉴赏:仇远的《出上东门》以其朴素的笔触、深情的表达和对情感细腻的把握而受到后人的推崇。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它展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力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无奈。

《出上东门》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