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亡友陈伯衡故居

云房披素幔,雪涕访遗尘。
竹石对今雨,图书非故人。
鸟啼深巷静,花映古苔春。
何处风前笛,悲来过四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亡友陈伯衡故居》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亡友陈伯衡故居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

  2. 诗歌原文
    云房披素幔,雪涕访遗尘。
    竹石对今雨,图书非故人。
    鸟啼深巷静,花映古苔春。
    何处风前笛,悲来过四邻。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亡友陈伯衡故居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描绘故居的环境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其故居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4. 创作背景:在明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区大相作为当时的文坛巨擘,其作品中自然不乏此类佳作。而《过亡友陈伯衡故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是区大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

《过亡友陈伯衡故居》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诗人对友情和故居的深情回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化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