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龙石先生赴南都

师席春风已数年,纶恩新拜六曹先。
极知国子思韩愈,又见铨衡待傅玄。
冰鉴旧京悬画省,文星中夜烛江天。
金陵寄迹应难久,黄阁行看简上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许龙石先生赴南都》是明代高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南行的祝福和期许

高拱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朋友多年师从于春风,现在又因皇帝的恩典而新拜官职的情景。这不仅显示了朋友的地位提升,也反映了高拱对其才能的认可。诗中提到“极知国子思韩愈”和“又见铨衡待傅玄”,说明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具备文学才华,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到国家机构中任职。这体现了高拱对友人学识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诗人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将友人比作文星,在夜晚照亮江天,象征着他在政治生涯中如同星辰一般璀璨,为社会带来光明和智慧。此外,金陵(南京)作为背景,暗示了友人在南京可能的长期居住与服务。这种用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来可能面临的责任和挑战的关切。

高拱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他通过对友人身份、成就的描述,表达了对其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对其未来道路的支持。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展现了文人在朝廷中的活跃角色和社会责任感。

《送许龙石先生赴南都》不仅是一首赞美和庆祝的作品,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祝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友情和仕途的共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