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苏山门

高尚心徒在,良游今始能。
名山无俗侣,日暮亟攀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苏山门》是明代高叔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高尚心徒在,良游今始能。
    名山无俗侣,日暮亟攀登。

  2. 诗歌赏析

  • 高尚心徒在:首句“高尚心徒在”表达了一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体现,意味着诗人内心深处有着追求高尚品质的渴望。
  • 良游今始能:“良游”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美好的旅行或探索,而“今始能”则表示这种美好体验只有在当前才真正得以实现。
  • 名山无俗侣:第二句“名山无俗侣”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 日暮亟攀登:第三句“日暮亟攀登”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日暮时分也不愿放弃探索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高叔嗣生活在明代中叶,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多元,文人墨客多有创作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风貌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名胜古迹或欣赏自然风光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能够准确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描绘名山美景和诗人的游历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心境,意境深远。
  • 韵律和谐:诗的韵脚安排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意义
  • 弘扬传统文化:《至苏山门》作为明代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 倡导自然观:诗中对名山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体现了作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

《至苏山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