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

野老安贫贱,力作不辞苦。
把锄行晨风,南山看禾黍。
今秋谷稍登,方思广场圃。
归来茅檐下,团团聚儿女。
落日在西山,悠然望孤渚。
昨宵天始寒,虫声满篱户。
田家衣食薄,黾勉岁时取。
掩关未成眠,东邻响机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是明代高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切体验和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的勤劳、简朴与纯朴的生活态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观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生平
  • 高柄,明代福建长乐人,字彦恢,号漫士。永乐初年,因才学被召入翰林院,后升任典籍。高柄博学能文,尤以诗歌见长,被誉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他的书法得汉隶笔法,绘画则深受米芾父子的影响。此外,他还创作了《唐诗品汇》等作品。
  1. 诗作内容
  • 野老安贫贱:描述了一个居住在乡村的老人,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安于贫穷,不羡慕富贵。
  • 力作不辞苦:强调了农民在耕作时不畏艰难,辛勤劳作的精神。
  • 把锄行晨风:描绘了农民清晨起身,手持锄头耕作的情景,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 南山看禾黍:诗人站在南山上,眺望一片成熟的庄稼,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 方思广场圃:诗人回到茅檐下,思考着如何扩建庭院,营造一个更宜人的生活环境。
  • 归来茅檐下,团团聚儿女:描述了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 落日在西山,悠然望孤渚: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分,静静地望着远方的山峦,感受着孤独但自由的心灵。
  • 昨宵天始寒,虫声满篱户:表达了诗人对夜晚虫鸣声的细腻感受,以及他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喜爱。
  1. 文化价值
  • 《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尊重。

《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的写照,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