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波冷双莲

金风暮剪双头蕊,啼脸辞秋嫣血紫。
宫女三千罢笑喧,锦云阵冷鸳鸯死。
满江烟玉流古香,寻魂吊影愁茫茫。
吴天队露衰红湿,一夜波凉小龙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是高启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元末明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

  1. 作者背景
  •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当时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 《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的全文如下:
    碧荷生池沼,朝暮自闻香。
    玉树后土祠,冰壶清夜光。
    风摇翠叶起,日映红蕖芳。
    采菱莫相忘,共泛松江月。
  1. 作品赏析
  • 意象之美:《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通过描绘荷叶、荷花、古树以及清澈的月光等自然景物,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夜晚的场景。诗中的“碧荷”、“玉树”、“冰壶”等词汇,不仅赋予了物象以美好的象征意义,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 情感之深:诗中虽然未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但从对荷花生长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中,不难感受到一种静谧、恬淡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不谋而合,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之精:在艺术手法上,《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尤其是结尾的“采菱莫相忘,共泛松江月”,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心灵相通的友谊之情。

《姑苏杂咏·玉波冷双莲》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化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