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坞山五首 其五 芳桂坞

欲攀淮南树,人去山寂寞。
袅袅凉风生,疏花月中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坞山五首 其五 芳桂坞》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一种孤寂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欲攀淮南树:诗人想要攀爬淮南的树木,这里暗喻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 人去山寂寞:当人离去后,山林显得格外寂静、空荡。
  • 袅袅凉风生:轻轻的凉风吹拂,带来一丝丝凉爽和清新。
  • 疏花月中落:稀疏的花朵在月光下缓缓飘落,增添了一份静谧的美。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美和欣赏。
  • 孤独感:诗中“人去山寂寞”表达了诗人在独处时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
  •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通过“欲攀淮南树”这一动作,隐喻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人去山寂寞”则反映了现实中理想的难以实现和现实的孤立。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欲攀淮南树”与“人去山寂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 意象运用:诗中的“淮南树”、“凉风”、“疏花”、“月中落”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忧伤的画面。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1. 文化背景
  • 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高启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 文人隐逸思想:中国古代文人常有隐逸山林的传统,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启的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1. 审美价值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 意境深远: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深远的意境。

《五坞山五首 其五 芳桂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他们在现实困境中所展现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