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夏夜观荷

雨晴南浦锦云稠,晓待湖平荡桨游。
狂客兴多惟载酒,小娃歌远不惊鸥。
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
为爱前沙好凉景,满身风露未回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夏夜观荷》是一首描写西湖夏日夜晚荷塘美景的古诗,由明末清初的诗人高启所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事迹:高启(1336年-1402年),字季迪,号青丘子、西昆酬唱客,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他是苏州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有深厚的文学传统。
  • 诗歌成就:高启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状与个人感慨,尤以描绘自然景色著称。他的《梅花赋》和《登金陵雨花台望江诸山》等作品广受称赞,而《西湖夏夜观荷》则是他众多诗篇中的佳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西湖夏夜观荷》全文如下:“雨晴南浦锦云稠,晓待湖平荡桨游。狂客兴多惟载酒,小娃歌远不惊鸥。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为爱前沙好凉景,满身风露未回舟。”通过这四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夏夜中游览西湖曲院风荷时的所见所感。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高启生活在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西湖经历了多次变迁与重建。南宋时期,这里是一个酿酒作坊,即“麯”院,临近湖泊养殖荷花。到了元代,西湖再次成为皇家园林,被称为“西湖十景”之一。明代时,曲院风荷成为重要的观赏地。
  • 艺术风格:高启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在《西湖夏夜观荷》中,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西湖夏季夜晚的独特魅力。

《西湖夏夜观荷》不仅是一首描述西湖夏日夜晚荷花美景的诗篇,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