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篱修竹隔溪花,浅映深围整复斜。
风外数声啼布谷,桔槔随处野人家。
四月一日与客登梅亭
介绍
《四月一日与客登梅亭》是明代诗人陆深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陆深(1477―1544),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松江(今属上海)人。陆深于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后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他工书,有《俨山集》等著作传世。陆深的文学成就和仕途经历为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四月一日与客登梅亭》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陆深在官场上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如政治斗争、文人遭忌等。
诗意解析:首句“隔篱修竹隔溪花”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面,通过修竹和溪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第二句“浅映深围整复斜”则通过颜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光影变化的细腻观察。第三句“风外数声啼布谷”则转入听觉的感受,通过对布谷鸟叫声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或孤独。最后一句“桔槔随处野人家”则以乡村生活的小景结束全诗,营造出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氛围。
艺术特色:《四月一日与客登梅亭》作为陆深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次,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节奏明快,易于吟诵,适合作为文学作品传播。最后,该诗融合了陆深个人的仕途经历和个人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陆深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一种体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常常面临着政治上的不安定和社会压力,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成为他们的重要方式。
《四月一日与客登梅亭》不仅是陆深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更是明代文人文化心态和社会环境的产物。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深的个人才华和时代特征,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喜欢古代诗歌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是一次深入了解和体验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