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秋初起感兴

萧萧两径竹风微,晨起新凉透葛衣。
朝列中阶宁望进,年过半百未知非。
五湖鲜可随时击,二顷苗应趁雨肥。
寄语佣奴勤缉缮,园林如旧待翁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蚤秋初起感兴》是明代著名诗人陆淞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与个人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与思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陆淞,字子良,号石门,明代苏州府长洲人。他是明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动人。陆淞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用词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2. 诗歌原文
    萧萧两径竹风微,晨起新凉透葛衣。
    朝列中阶宁望进,年过半百未知非。
    五湖鲜可随时击,二顷苗应趁雨肥。

  3. 诗歌内容解析

  • 萧萧两径竹风微:描述了早晨起床时,微风吹拂着竹林,发出萧萧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晨起新凉透葛衣:早晨起床后,感受到一丝丝凉意,使得穿着葛衣感到格外舒适。
  • 朝列中阶宁望进:在朝廷中,尽管地位崇高,但并不渴望更多的晋升机会。
  • 年过半百未知非:表达了对生活经历的感慨,到了五十岁还没有完全理解世间的是非。
  • 五湖鲜可随时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希望像古人那样能够随意地游历天下。
  • 二顷苗应趁雨肥:描述了种植的农田在雨水滋润下,庄稼长得茁壮。
  1. 主题思想
  • 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 通过个人的生活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 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细腻的情感: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描述,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简洁的语言:使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直抒胸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人心。
  • 鲜明的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如竹、风等,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评价
  • 陆淞的诗歌在明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常被后人引用和赏析。
  • 他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受到赞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状态。
  1. 文化意义
  • 《蚤秋初起感兴》作为陆淞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
  • 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文化启示。
  1. 现代影响
  • 虽然《蚤秋初起感兴》写于明代,但它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在当代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 可以作为研究明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文本,为现代读者提供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蚤秋初起感兴》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作者对于生活、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