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临广池,梧桐百馀尺。
上有一尊酒,可以永今夕。
明月生东隅,浩荡无拘迫。
君子多暇豫,小人聊燕息。
人生有如影,终始为形役。
拔箭射虚空,箭尽弓亦折。
步出城北门,垒垒山上石。
下有忘忧人,千秋托松柏。
感怀十七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怀十七首 其四》是陈恭尹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品原文:高台临广池,梧桐百馀尺。上有一尊酒,可以永今夕。明月生东隅,浩荡无拘迫。君子多暇豫,小人聊燕息。人生有如影,终始为形役。拔箭射虚空,箭尽弓亦折。步出城北门,垒垒山上石。下有忘忧人,千秋托松柏。
作者介绍:陈恭尹,字元晋,号半峰,广东博罗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在陈恭尹的诗歌中,经常能看到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入观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古朴典雅,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诗中通过“明月”、“高台”、“山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生活状态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善恶的对立。此外,诗中的“拔箭射虚空”一语,寓意深远,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现实困境时,往往无力回天的心理。
《感怀十七首 其四》不仅展现了陈恭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是陈恭尹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