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圭峰

圭峰历历树灯残,回首冈洲落照寒。
欲上峰头散愁思,厓门东下水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圭峰》是明代诗人陶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陶益以其博学强记和精易通理而闻名。他曾任江西永新的教官,后因眼疾辞职归家,享年八十。他的诗作在《粤东诗海》和《冈州遗稿》中有所收录。

  2. 诗歌原文
    北望屏前第一峰,禅林龛阁影重重。
    上方得见残径月,下界曾闻半碣钟。
    石磴盘萝藏玉雁,云崖瀑水挂银龙。
    空门想像知无住,玄度还应问赤松。

  3. 诗意解释

  • 北望屏前第一峰: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向北望去的景象,强调山峰的位置。
  • 禅林龛阁影重重:描述了寺庙周围环境之复杂,建筑群落错落有致地分布。
  • 上方得见残径月:“残径”暗示着路径或小道,可能是一条较为偏僻的道路。“残径月”意味着在月光下,路径显得分外清晰,同时也带有一丝凄凉之意。
  • 下界曾闻半碣钟:这里的“下界”可能指的是山下或更远处的地方。“半碣钟”指隐约可听见的钟声。
  • 石磴盘萝藏玉雁:描述了石阶上缠绕着藤萝的景象,“玉雁”可能是一种珍贵的鸟类,寓意珍贵或吉祥。
  • 云崖瀑水挂银龙:形容瀑布水流如银龙般垂落,形象生动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观。
  • 空门想像知无住:表达了一种对佛理的理解,即世间万物无常,没有固定的归属。
  • 玄度还应问赤松:引用道教传说中的人物赤松子,暗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残径月”、“半碣钟”、“银龙瀑水”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圭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也是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